QQ在线客服
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咨询客服:376368948

  • 051288970417
  • 大闸蟹出自刘河闸
  • 日期:2014-06-13     阅读次数:3539      来源:太仓日报
  •     河蟹,古已食之。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八回的回目就是: “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”,内中说的有大观园众女子持螯赏桂、吟诗作对的热闹景象。

      但河蟹真正风靡全国乃至全球,则是近二、三十年的事,并以“阳澄湖大闸蟹”著名。现在,在一般人的概念中,似乎河蟹就叫大闸蟹,并且正宗的“大闸蟹”,大家都认为原产地是在阳澄湖畔的昆山巴城。其实,这是误解。出产于阳澄湖的河蟹果然美味。但河蟹称作“大闸蟹”,其源则出自阳澄湖通向长江的娄江口侧的太仓刘河闸。为什么这样说?这要从江蟹的习性说起。

      如前所述,河蟹,也即大闸蟹,是一种两年生、洄游于江海河泊间的蟹类。每年秋风乍起,性腺成熟的雌雄大闸蟹,都会不约而同地离开栖息地,不惜长途跋涉,蜂拥汇聚到江海交汇的滩涂上举行“集体婚礼”,然后产卵于海水之中,繁衍后代。经科学家研究,雄性螃蟹一旦交配,就精血耗尽,壮烈殉身。受精怀孕后的雌蟹,则蛰伏在滩涂中,以雄蟹遗体为食物,孕育子孙。到了翌年新春,雌蟹腹内的幼蟹渐渐孵化而出,脱离母体,母蟹也就垂老终亡。刚出生的幼蟹通体透明,细小如沙。此后,幼蟹每18天脱壳一次。脱壳一次,就长大一次。大约经过三次脱壳,幼蟹才长成有腿脚的小蟹。这种幼蟹,就是“蟹苗”,其体形仅仅如虱子般大小,太仓沿江当地人称之为“虱蟹”。清代杨光辅有记述:“虱蟹,类望潮(蟹名),随潮信为盛衰。春初一网数千,清明即绝。味极鲜美,然一杯羹戕千百命矣”。可见,虱蟹也可食用。只是杨光辅从戕害生灵的角度,奉劝食家口下留情。而当下,除此之外,这一杯幼蟹的价格就达天价了。

      幼蟹长成蟹苗后,随着海潮涌入长江。到达娄江口后,蟹苗们就伏地爬行,沿岸寻觅食物。古时候,娄江无闸,蟹苗们就沿着娄江爬向包括阳澄湖在内的湖泖地区。到达内湖的螃蟹,又历经数次脱壳,长成纽扣般大小,当地人便称它为“扣蟹”。“扣蟹”,一遇秋风乍起,就会挖洞栖息,蛰伏过冬。待到第二年开春,水温回升,“扣蟹”们便出洞觅食。之后,“扣蟹”便继续一次次地脱壳,一次次地长大,直到性腺成熟。

      大闸蟹一生要经过十三次脱壳,最后一次是生殖脱壳。每年秋风一响,螃蟹们犹如听到了“集结号”,会雄赳赳、气昂昂,义无反顾地奔赴海洋,去完成壮怀惨烈的神圣使命——繁衍后代。这就是大闸蟹周而复始的一生。

      说“大闸蟹”源出于太仓刘河闸,是有文献可稽的。清金端表《刘河镇记略》记述道:

      闸门蟹,出新闸口。身肥力大,由河底扒上,伏于闸旁。必深秋九月,方其味甚厚。

      娄江,在太仓境内现在称新浏河,是太湖的两大最主要的泄水管道之一,原来并无闸门,始建水闸是在清初康熙十年(1671年),这还是康熙皇帝力排众议,亲自诏命江苏巡抚马祐、布政使慕天颜督工兴建的。六十年后,即雍正八年(1730年),再建新闸,这便是金端表《刘河镇记略》所记的“新闸”,现在闸基尚存。那么,康熙所建水闸为何才建六十年就坍毁而需重建呢?其罪魁祸首便是螃蟹。读者诸君要知道,娄江口一筑了闸,就阻断了螃蟹的洄游之路,为了子孙万代,为了生命的延续,螃蟹们便义无反顾、前赴后继地在水闸两侧挖洞穿越而过,千疮百孔,水闸终于坍毁。雍正吸取教训,改用石料作基再建新闸,于是彻底断了螃蟹掘洞而出的去路。于是,蟹们就越闸而过。越闸而过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艰难。因为螃蟹虽为本性所驱,不管是老弱病残,还是身强力壮,为繁衍后代本能所驱,都会从努力前行至江海交汇之处,但真正能从百里之遥的三泖地区爬行至娄江口,又能翻越雍正所修高大宽厚水闸闸门的,则非极其硕壮者决无可能,自然也就是精品中的珍品。商贩叫卖螃蟹,就称“大闸蟹”了。年复一年,久而久之,“大闸蟹”的名号也就叫开了,叫响了。紧邻浏河的上海开埠之后,“大闸蟹” 说就传播更广了,以至于现在很多人,只知大闸蟹,而不知螃蟹了。

      然而,话要说回来,“大闸蟹”原产于浏河,但确以长大在阳澄湖的为美。这是因为阳澄湖是适合螃蟹成长的天然佳境。这里水清不淤,水草丰茂,食物充裕,环境安定,极其适宜螃蟹的生长,尤其是在脱壳时,有阳澄湖水草缠绕之助,而无娄江“一日两潮”之扰。

      最后,关于什么是正宗“大闸蟹”?笔者少时随父生活在浏河水闸,以我的食蟹体验,我觉得应该是生长于阳澄湖,秋天捕获于浏河口的螃蟹,才是正宗的“大闸蟹”。

     

  • 保存    |    打印     |    关闭